湖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外有强敌,内有动乱,当年中国抗日本有多艰难?胜利的因素又在哪儿?

网络整理 2019-06-18 最新信息

【本文转载自B站《老撕来撕》栏目 作者:我靠历史 本转载已获得作者授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外有强敌,内有动乱,当年中国抗日本有多艰难?胜利的因素又在哪儿?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在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上举行,第二天国民政府下令全国庆祝三天,以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外有强敌,内有动乱,当年中国抗日本有多艰难?胜利的因素又在哪儿?

1945年9月3日上午8时30分,蒋介石率领国民政府党、政要员在国民政府礼堂举行庆祝会和纪念周会。

重庆市电力公司拉响解除防空警报的长音,是为“和平之声”。重庆各工厂、轮船亦同时鸣响汽笛持续10分钟之久,嘉陵江上早已准备好的军舰鸣放了101响礼炮。

外有强敌,内有动乱,当年中国抗日本有多艰难?胜利的因素又在哪儿?

整个重庆陷入了狂欢,胜利的空气到处流动,街上拥挤不堪,马路上时时为之堵塞,全市鼓声齐作,市民对游行队伍狂呼不已,许多爬上屋顶和窗上振臂狂呼。

入夜,全市更倍形热闹,市民都涌上街头,全市灯火辉煌,爆竹声和欢呼声不绝于耳。

外有强敌,内有动乱,当年中国抗日本有多艰难?胜利的因素又在哪儿?

抗战胜利给国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就精神层面而言,最重要的历史遗产至少有二。

第一,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中国是极其落后的农业国,而日本已经是很先进的工业国。

以钢为例,该年日本的产量是508万吨,而中国仅有区区4万吨。

基础工业的落后,直接反馈在军事实力上,日本在战争期间生产了357万支步枪,而中国的产量不足40万支,且基本上得不到来自盟国的援,助因史迪威把持美援物资。

1942年4月至1944年9月,中国国内战场仅获得1000支美援步枪的补充,如此巨大的差距之下,全国上下若无“坚忍不拔”之意志,是没有勇气将抗战坚持八年之久的。

第二,就是坚持“拥抱国际主流社会”的长远眼光。

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时,当时的“国际主流社会”乃是国际联盟。

战败后,1951年日本外务省启动了一项秘密调研,旨在彻底检讨自“满洲事变”以来至太平洋战争结束,日本在外交上的致命失误。

外有强敌,内有动乱,当年中国抗日本有多艰难?胜利的因素又在哪儿?

在这项秘密调研中,外务省留下了这样的反思:退出国际联盟,成了日本和美英决裂的发端,如果当时有即便出现四十二票对一票的情况,也应设法留在国际联盟这样积极宽阔的视野就好了。

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后,于1934年12月29日废除《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另于1936年1月15日退出《伦敦裁军会议》,日本和美英之间的裂痕愈来愈深,最终陷入国际孤立的状态,日本国内便有人开始倡导和德国谋求接近。

反观中国在1940年英、法国相继对日绥靖,宣布对中国关闭滇越路、滇缅路时,仍不为国内舆论所左右,当时高层及民间要求政府转走亲德路线的声浪很高。如孙科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主张“召回我驻英驻法大使”、退出国联”。

但是当时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拥抱国际主流社会”,亲近英法、疏远德意。

外有强敌,内有动乱,当年中国抗日本有多艰难?胜利的因素又在哪儿?

何谓国际主流社会,国民政府1945年8月15日,针对抗战胜利的一段公开讲话可以作为参考:全世界因战争而联合起来的民族,相互之间所发生的尊重与信念,这就是此次战争,给我们的最大报偿。我们联合国以青年血肉所建筑的这道反侵略的长堤,凡是每一个参加的人,他们不仅是临时结合的盟友,简直是为人类尊严的共同信仰而永久的团结了起来,这是我们联合国共同胜利最重要的基础,绝对不是敌人任何挑拨离间的阴谋所能破坏。

外有强敌,内有动乱,当年中国抗日本有多艰难?胜利的因素又在哪儿?

与日本的战后反思相对照,中国政府在战时外交最艰险之时坚持与国联主要国家站在同一立场,坚持“人类尊严的共同信仰”,坚持“拥抱国际主流社会”,最终得以五常身份参与创建新的“国际主流社会”联合国,其眼光实可谓深远今人亦仍受其遗泽。

本文作者:湖南怀化信访(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333945792536627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日本   抗日战争   联合国   历史   重庆   约瑟夫·史迪威   德国   胜利退出演艺圈   海军   蒋介石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