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浅谈唐朝王叔文变法:一场书生书气的改革,终究才华撑不起野心

网络整理 2019-05-21 最新信息

在中国古代,非常明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所以,朝代更替是一种变化,政策法令的改变也是一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文化的传承。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除了惊天动地的朝代变迁之外,在每一个朝代中,又存在着很多变法和改革。而今天所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场奇怪的改革。这场改革,就是唐朝的王叔文改革。

浅谈唐朝王叔文变法:一场书生书气的改革,终究才华撑不起野心

左起:刘禹锡,韦执谊,王叔文,柳宗元,王伾

王叔文的身后争议

对于王叔文的改革,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大,但在文学史上却有着相当独特的地位。大文豪柳宗元、刘禹锡,他们在被贬谪之时,把那种愤懑之情,寄托在文章之中,因为他们的名气,以及他们流传千古的文章,让很多人知道了他们的经历,也知道了王叔文变法。

因为很多人对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的崇拜,在潜意识中,认定王叔文变法是正义的,是进步的,也是充满悲壮意味的。但当我们翻开历史典籍之后,却发现一些不一样的问题,很多人对王叔文的改革,并不满意,甚至产生很大的敌意。不但在当时如此,在后世也是如此。让这次改革运动,饱受争议。

浅谈唐朝王叔文变法:一场书生书气的改革,终究才华撑不起野心

在旧唐书中评价为:“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刘、柳诸生,逐臭市利,何狂妄之甚也!”

而新唐书,纵然欧阳修宋祁等人是文人,但对于王叔文的评价,也相当不客气:“叔文沾沾小人,窃天下柄,与阳虎取大弓《春秋》书为盗无以异。宗元等桡节从之,徼幸一时,贪帝病昏,抑太子之明,规权遂私。”

到了明朝时期,王夫之对于王叔文的评价,似乎有了一些缓和,但仔细想来,也是非常不客气的:“王伾、王叔文以邪名古今,二韩、刘、柳皆一时之选,韦执谊具有清望,一为所引,不可复列于士类,恶声一播,史氏极其贬诮,若将与赵高、宇文化及同其凶逆者,平心以考其所为,亦何至此哉!”,显然,王夫之对于史料中针对王叔文的评价,实际上存在很多疑惑,很有帮王叔文平反的态度。但问题是,王夫之将王叔文和赵高,宇文化及相比较,难道不是一种高级黑吗?

浅谈唐朝王叔文变法:一场书生书气的改革,终究才华撑不起野心

而对于王叔文,最为正面的评价,要数清代史学家王鸣盛的评价,“叔文行政,上利于国,下利于民,独不利于弄权之阉臣,跋扈之强藩。”这也算是最正面的评价,但显然,这样的评价,并不能算是王叔文的主流评价。

在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都用了很大篇幅记载王叔文的改革,从这些史料上记载可以看出,王叔文是一个想干事却不会干事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的才华撑不起他的野心。

两大顽疾和理想化的文人

在我以前的文章中说过了唐德宗的很多事情。他是一个很想干事,但却处处虎头蛇尾的君王。因此,在唐德宗后期,唐王朝出现了两大顽疾,第一大顽疾是藩镇。虽然那个时候,藩镇势力被削弱,他们只是蛰伏起来,表面上很听话,但内心依然有着割据地方,当土皇帝的想法。朝廷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解决这种问题,只能保持现在的均衡状态。

浅谈唐朝王叔文变法:一场书生书气的改革,终究才华撑不起野心

第二大顽疾是宦官专权,在唐德宗初期,唐德宗以极大的决心限制宦官的势力,一度把宦官打压的很惨。但当泾原兵变发生后,唐德宗开始不再相信武将,于是,再次重用宦官,从而制约武将。这种制约让唐军的战斗力削弱,却奇迹般的形成一种微妙的政治平衡。

在很多后世的史料中,都认为宦官和藩镇是唐王朝的两大顽疾。但如果从当时形势分析来看,这两大顽疾,恰好是让唐王朝在安史之乱过后,又延续一百五十多年的法宝。因为,看似的两大顽疾,却出现了以毒攻毒的奇效,让政治局势,地方和中央的局势,完全均衡。国家从此稳定下来,近一百年未出现像安史之乱一样的全国性大动乱。直到黄巢起义将这种均衡彻底打破。

其实,如果可以设身处地的站在当时的立场看,王叔文的改革,并不符合国情,不但不会让唐王朝走向中兴,反而会在大刀阔斧的改革后,让唐王朝再次陷入混乱之中,就好像唐德宗那时一样。

浅谈唐朝王叔文变法:一场书生书气的改革,终究才华撑不起野心

因此,当王叔文将改革的矛头指向宦官和藩镇,就意味着他已经失败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但是骨感,而且相当残酷。无论再残酷,现实依旧是现实。而王叔文,显然对于这样的现实,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

在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说的:叔文谲诡多计,自言读书知治道,乘间常为太子言民间疾苦。毫无疑问,王叔文虽然比较狡猾,但是一个有良知的儒者,他是心系百姓的,虽然唐顺宗当皇帝的时间很短,只有八个月,但为人宽厚,当太子二十多年,“天下阴受其利”,因此,这两个人实际上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从唐顺宗的幕僚,一直到权倾朝野,王叔文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缓和唐德宗后期的社会矛盾。这些政策,是很有效也很能看到成果的。但却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在唐德宗执政初期,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段,甚至说,很多皇帝,在一开始时,都会用这样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浅谈唐朝王叔文变法:一场书生书气的改革,终究才华撑不起野心

这些功劳显然不算什么大功劳。但王叔文却认为,这是他改革成功的开端。天真的王叔文开始寻求更彻底的改革。于是,开始拉拢很多党羽,来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

这是一个书生加内侍的小圈子,与韩泰、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韩晔唱和,曰管,曰葛,曰伊,曰周,凡其党僴然自得,谓天下无人。这些以诗人、文学家、书生为主要成分的团体,很有些曲高和寡的感觉,甚至有几分书呆子气。在别人眼中的书呆子气,在他们自己眼中却成了阳春白雪,甚至开始自比管仲,伊尹,周公等人。这种目中无人,让王叔文团体骄傲的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主动权。

于是,王叔文的团体,开始不断的扩大朋友圈,甚至夸张到一天可以升迁数人。这种疯狂的扩充朋友圈,带有很多的情感和主观想法,也过于理想化。当王叔文的势力越来越强,朋友圈越来越大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他们没有实权。

打脸的事情很快发生,叔文在省署,不复举其职事,引其党与窃语,谋夺内官兵柄,乃以故将范希朝统京西北诸镇行营兵马使,韩泰副之,这是王叔文等人第一次将枪头对准宦官势力。令王叔文等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中人始悟兵柄为叔文所夺,中尉乃止诸镇无以兵马入。不知道王叔文用了什么法子,宦官们居然集体大脑短路,没有发现王叔文的意图,当宦官们发现了他们的意图,居然后发先至,于是,没有人再听王叔文等人的命令。

浅谈唐朝王叔文变法:一场书生书气的改革,终究才华撑不起野心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王叔文组建的庞大朋友圈,显然是不堪一击的。但书生意气的王叔文,有了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狠劲,虽然这种狠劲听起来非常燃,也很热血,可是,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是绝对致命的弱点。

王叔文等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反而做出了自掘坟墓的事情。先前说了,王叔文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第一个顽疾没有解决,王叔文等人并没有静下心来分析问题所在。只是急匆匆的开始铲除第二个顽疾。藩镇割据。

而王叔文第一个选择下手的,是一个根本不可以得罪的人,韦皋。这个人的事迹,根本不需要多说,这个人的根基,完全不亚于河北三镇。这样一个足以和河北三镇抗衡的强大势力,却不是可以铲除的对象。而是应该拉拢的对象,而韦皋,也的确愿意和王叔文等人交好。

在《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对于韦皋和河北三镇的区别,有了非常中肯的评论,他具有无可比拟的机会使自己所治的藩镇成为一个高度自治的地区,以致与东北诸节度使毫无二致。主要的区别是他一直坚定地忠于皇帝,并贡献巨额财富以表示他的忠心。

浅谈唐朝王叔文变法:一场书生书气的改革,终究才华撑不起野心

这么一个完全可以成为强力后援的人物,居然因为王叔文过于急切的想要对节度使下手,拒绝韦皋的请求,从而失去了一个强援,多出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该对付的宦官势力,王叔文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该拉拢的外援,却被王叔文推到了对立面。王叔文不败,反而是稀奇的事情了。在几百年后,另一个变法的人却相当明白利害关系,于是,他有了大太监冯保做内应,有了名将戚继光做强援,这才保证了变法的顺利进行。这个人就是张居正。

志大才疏,书生气太浓,缺乏政治水平的王叔文,只执政了一百四十三天,就全面溃败,自己也被贬谪后赐死。

结语

无论从哪种方面看,王叔文的改革,就好像插曲,或者是相声的返场小段,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在王叔文失败后,大唐王朝奇迹般出现了中兴的局面,或许也是因为这个中兴的光芒太过耀眼,更加衬托出王叔文变法的渺小和无力。

那么,合上书卷,我们再反过来看王叔文的改革,或许真的是有益的,只是所托非人。那么,换个人,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历史没有如果,任谁也不知道结果到底是什么。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唐纪卷五十三》

《新唐书·王叔文传》

《旧唐书·王叔文传》

《剑桥中国史·隋唐卷》

本文作者:小小嬴政(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338766671452621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王叔文   唐朝   唐德宗   柳宗元   刘禹锡   王夫之   宇文化及   历史   唐顺宗   旧唐书   文化   资治通鉴   明朝   清朝   春秋战国   春秋   赵高   新唐书   欧阳修   宋祁   政治   文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