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康熙王朝:皇帝的驭下之术,为什么要保持威严,人性本懦

网络整理 2019-06-24 最新信息
康熙王朝:皇帝的驭下之术,为什么要保持威严,人性本懦

第80期话题:皇帝的驭下之术,为什么要保持威严,人性本懦

康熙在巡视山西的时候,曾打趣的跟山西大小官员说,自己来山西有三件事。

其中一件呢,就是抛头露面,让这些大臣好好瞧瞧自个。

很多大臣,当了一辈子差,尽了一辈子忠,忙活了大半辈子,都是通过折奏和皇帝打交道。

官员到老了,连皇帝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您说冤不冤啊?

所以康熙特意跑出来,让天下的众臣子有大饱眼福的机会。

但是,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康熙出巡前,不少大臣劝他:皇上啊,您可不要抛头露面,天子越是深藏不露,下头官吏才越觉得神秘,也就越发畏惧。

见多了,也就像平常人那样,司空见惯不鸟你了。

这话说得很在理,康熙予以认可。

但他在内心里却很鄙视这种说法,因为这是帝王的驭下之术,而不是堂堂的天子之道。

康熙要以道治天下,不耍鬼把戏,踏踏实实的做人。

康熙王朝:皇帝的驭下之术,为什么要保持威严,人性本懦

在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帝王越神秘,就越有威严,越让官吏畏惧呢?

因为帝王越是高高在上,就越是喜怒不形于色,越是话不多说。

喜怒无形,你就不好揣摩;话不多说,你就不好推测。

你就号不准帝王的脉,你越是捉摸不透他,你就越会小心翼翼的说话办事。

生怕一点不小心,就开罪于皇上,轻则丢官,重则丢命。

越是猜不透,就越是神秘,越发令人恐慌畏惧。

当帝王就应该像神像那样,高高在上,形容威严,不说一句话。

但越是这样,香客们越是紧张跪拜,越是无限敬畏。

孝庄就曾告诉过康熙:凡事多揣摩,少说话,言多必失。

说的少,大臣们就摸不透心思,只能恐慌失措,皇帝就越好驾驭。

这一点做的最好的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嘉靖崇信道教,就喜欢整些玄虚的东西。

大臣们来问政,二话不说,整几句青词扔过去。青词就是写给神仙的书信。

大臣们拿了青词看不懂,一脸的懵逼,可是还得照做啊。

那没辙,只能自己瞎揣摩,差事办好了,那是皇帝的功劳,是皇帝的青词指点你做的;

做不好,就 等着背锅吧,是你理解错了青词的意思。

您说,摊上这样的皇帝,谁不是天天活在恐怖之中,生死只能看天命了。

话又说回来,皇帝搞神秘,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威严,让大臣敬畏自己。

为什么皇帝需要被人敬畏呢?

康熙王朝里有一个很有趣的事:少年康熙经常被门槛扳倒,一怒之下,让人把门槛锯了。

要接见藩王的时候,又让人把门槛装上,因为要将排场,讲面子,摆谱,长威严。

其实呢,就是自己心虚。

大臣们怕自己,无非是怕自己皇帝的名号和权力而已。

也就是俗话说的:不怕官,只怕管。

皇帝没有三头六臂,大家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的普通人,没有谁是天选之子;

皇帝也没有超世的才华,甚至事事都需要摆脱给大臣处理,他们的种种才能都优秀于自己。

皇帝更怕大臣们造反叛乱,说不定自己就成为阶下囚和刀下鬼了。

人性本懦,谁生而大无畏?

皇帝也有弱点,更有缺陷,他怕自己不能服众。

所以,要拼命包装自己的神秘,壮大自己的盛世,保持自己的威严。

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威严,你还凭什么号令天下,驾驭群臣?

康熙王朝:皇帝的驭下之术,为什么要保持威严,人性本懦

皇帝应该怎么当,应该怎么驾驭群臣,这是个很宏大的命题。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告诫统治者:“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什么意思呢?君主运用统治术的时候,千万不能被臣下发觉和窥测。只有你保持虚无安静的态度,才能藏在暗处发现臣下的瑕疵。看见假装看不见,听说假装没听说,知道假装不知道。

只有这样,臣下才不能揣测他的心意,君主却能掌握臣子的把柄,更好统治他们。

臣下才会畏惧,懂得约束自己,尽心办事。

做到天子无为,而大臣无不为的天道。

剧情来源:《康熙王朝》第16~17集

图片来源:电视视剧截图,侵权立删

本文作者:小宝说书(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480375711845632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康熙   康熙王朝   山西   明世宗   明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