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读了这么多年书,你分得清解元、会元、状元和秀才、举人、贡士吗

网络整理 2019-07-02 最新信息

解元、会元、状元和秀才、举人、贡士都是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下,人们对中榜者和参加者的称呼。要详细了解他们,就得从科举考试制度说起。

科举考试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至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和完备。在隋朝之前,实行的是征辟和荐举制。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是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其实汉代已有考核取士之法,但只是临时措施,并未形成定制。隋文帝废除了士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开始了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取士制度。

读了这么多年书,你分得清解元、会元、状元和秀才、举人、贡士吗

科举考试

在唐代,开始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但是后来其他科目渐渐被废除,只剩下明经、进士两科。其中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唐朝著名诗人元稹15岁中第,考的就是明经科。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读了这么多年书,你分得清解元、会元、状元和秀才、举人、贡士吗

科举考试

明代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在乡试之前还有一次取得参加科举考试资格的入学考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读了这么多年书,你分得清解元、会元、状元和秀才、举人、贡士吗

放榜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后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殿试毕,次日读卷,第三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读了这么多年书,你分得清解元、会元、状元和秀才、举人、贡士吗

殿试

也就是说,只有秀才(生员、相公)才能参加乡试,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只有举人才能参加接下来的会试,考中之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不淘汰,只重新排名,殿试过后都称进士,其中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在这三次考试中,每次都夺得第一名,分别获得解元、会元、状元,叫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纵观1300年的科举考试,连中三元者屈指可数。

读了这么多年书,你分得清解元、会元、状元和秀才、举人、贡士吗

状元及第

由上可知,状元学历最高,其次会元,再次解元。同理,进士学历最高,其次贡士,再次举人,然后秀才,最后童生。状元、进士,其实还是那一批人,只不过之前分别叫会元、贡士,但是,多参加了一场考试,学历就高了一个级别,这个没办法。至于说谁的学问更大,实在难以评定,就像现在一考定终身的情况一样,学历是可以取得的,但学问单凭一次考试是不能判定高下的。同一批人参加的考试,在会试中第一名是会元,在殿试中第一名是状元,这里面不乏偶然因素。如果因此说状元比会元学问高,实在难以令人信服。但皇帝不这么认为,殿试是皇帝选拔人才,一言九鼎,说谁行谁就行,他认为状元学问高,那就状元学问高吧,我们有什么办法!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老沙视界(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298448021225524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隋文帝   隋朝   明朝   汉朝   唐朝   元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