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共工怒撞不周山 成为华夏历史中反面教材 你知道背后原因吗

网络整理 2019-04-22 最新信息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 有许多平治水土者, 如女娲、共工、鲧、禹、句龙、玄冥等等。其中共工无疑是最具复杂性与矛盾性的人物, 其既治水又闹水, 既为古帝王又为古臣子。共工身份的复杂性、事迹的矛盾性曾令许多研究者感到困惑。对共工神话传说的深入研究, 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特别是民族文化融和的发展真貌, 同时可进一步探究神话与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

共工怒撞不周山 成为华夏历史中反面教材 你知道背后原因吗

一、共工的身份及其所处时代

共工的身份及其所处的时代, 是共工神话传说复杂性的关键所在。《汉书·古今人表》将共工及其所处时代一分为二:一为伏羲与神农之间的“上中仁人”,而另一个却是帝尧时期的“下下愚人”。《淮南子》言共工与颛顼争帝, 不得, 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维绝, 地柱折, 故东南倾也。”洪兴祖《楚辞补注》说: “(康回) 非尧时共工也。”则楚辞学界也认为共工有二。究竟共工是谁? 其到底处在何世? 显然, 古今学者对此问题的解答莫衷一是。但这却是探究共工神话传说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 关于共工身世的记载主要有

共工怒撞不周山 成为华夏历史中反面教材 你知道背后原因吗

如下几种情况:

1.共工为古帝王,处在伏羲、神农之间

《左传》昭公十七年载:秋, 郯子来朝, 公与之宴。昭子问焉, 曰: “少皞氏鸟名官, 何故也?” 郯子曰: “吾祖也, 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 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 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 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 故为龙师而龙名。杜预注曰: “共工, 以诸侯霸有九州者, 在神农前, 大皞后, 亦受水瑞, 以水名官。”据东夷族郯子所言, 共工为古帝王, 介于伏羲与神农之间, 其部落文化与水有密切关系。共工氏的世次及其地位原本十分明朗, 即共工乃处在伏羲、神农之间的一个古帝王, 一度称霸天下。其称霸可能主要是通过武力的手段, 故有“任知刑以强, 伯而不王” 之说。但为何以《世经》为代表的古史系统却人为地将共工氏排出在伏羲与神农之间呢? 这主要是受秦之牵连。秦非受命之一代, 尤其不该当水德,这种认识在两汉时期十分盛行。因为, 按五德终始学说, 若秦当水德, 则汉就无法当火德。故受秦之牵连, 共工氏被汉人(实非周人) 迁其行序罢了。

共工怒撞不周山 成为华夏历史中反面教材 你知道背后原因吗

2.共工为争帝者, 处在颛顼、帝喾时代

《淮南子·天文训》载: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 怒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 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又《淮南子·原道训》载:“昔者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 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 遂潜入渊, 宗族残灭, 继嗣绝祀。”至此, 共工神话传说的矛盾性就出现了。其一, 上文已说明了共工为伏羲、神农间之古帝王, 其又怎能跑到后世与颛顼争帝呢? 其二, 共工到底是与颛顼争帝, 还是与高辛争帝? 关于第一个矛盾, 关键在于对“共工”一词之含义的理解上。“共工” 为一称号, 而称号在中国古代尤其是上古时代既可代表部族的首领,也可代表该部族。首领死后, 其部族仍可沿袭此称号, 只要该部族没有灭亡, 其称号便一直延续,最长可达几百年。司马贞《史记索隐》说:“神农氏后代子孙道德衰薄, 非指炎帝之身。”同样,第二个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对《淮南子·原道训》所载那则材料之理解。这则材料实际上包含两件事情。其一, “昔者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 使地东南倾” 讲的是一件事, 这是对共工后裔与颛顼争帝时的举动及后果之描述; 材料后半部分讲的是另一件事, 实为共工后裔又与高辛争帝, 其结果是共工后裔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因此, 共工后裔分别同颛顼、高辛进行了前后两次争帝。但两次争帝的发起者即挑起事端者是完全不同的。第一次争帝, 实际上是颛顼向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共工部族发起进攻, 欲争夺共工氏之霸权。

共工怒撞不周山 成为华夏历史中反面教材 你知道背后原因吗

3.共工为尧舜之臣, 处在尧舜禹时代

据《史记·楚世家》可知, 高辛派重黎诛共工族不尽, 此无疑透露出共工族仍具一定战斗力。共工族强悍的民族个性注定该部族会不断起来进行反抗斗争。《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 “尧欲传天下于舜, 鲧谏曰: ‘不祥哉! 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 尧不听, 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 ‘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 尧不听, 又举兵而流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故《尚书·尧典》中尽管欢兜极力称赞“共工方鸠僝功”, 但尧还是固执地认为共工“靖言庸违, 象恭滔天。” 并将共工氏一部流迁北方以瓦解共工部族的反抗性。禹对共工氏部族进行了最后的彻底征服。《山海经·大荒西经》里有“禹攻共工国之山”。《荀子·议兵篇》云: “禹伐共工。”, 经过禹的最后征伐, 共工族彻底灭亡, 其标志便是“共工” 作为一个族号成为历史。其后裔四岳也融合到诸夏部落之中, 成为禹在治水中的得力助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关于共工族新的神话传说发生了。

共工怒撞不周山 成为华夏历史中反面教材 你知道背后原因吗

综上所述, 我们可清晰看到共工氏部族在古代部族融合中的发展轨迹。历史上的共工部族, 在伏羲神农间、颛顼高辛间以及尧舜禹间等三个时期特别强盛。共工部族兴盛于伏羲、神农之间, 后被颛顼打败, 发生了由盛转衰的关键转变。其后, 共工部落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斗争。最后, 共工氏部落一部分被流迁, 故《大戴礼·五帝德》云: “流共工于幽州, 以变北狄。”《左传》襄公十四年载戎子驹支说: “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其余则融合到诸夏部族之中了。

二、共工的主要事迹

共工的主要事迹有三个方面, 即争帝、治水和闹水。关于争帝,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基本阐释清楚, 此不赘述。关于共工的治水和闹水, 这是共工事迹中极为矛盾之处, 很有必要探讨清楚。

共工族生活于长江流域, 长期与水打交道, 日积月累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经验, 使得该部族在平治水土方面具有突出特色。《左传》昭公十七年说: “共工氏以水纪, 故为水师而水名”, 显示该部落与水的密切关系。《国语·鲁语》云: “共工氏伯九有也, 其子曰后土, 能平水土, 故祀为社。”共工之子后土成为古代重要祭祀“社稷” 二神之一, 且稷神有柱变为弃, 而社神后土始终不变, 后来还被升格为配祀中央黄帝之神。这些充分说明人们对共工族平治水土成绩的高度肯定, 故“共工”一词也成为了水官的称呼。《汉书·百官公卿表》云: “垂作共工, 利器用。”《史记·五帝本纪》即使在颛顼打败共工后, 亦沿用共工族治水经验。故《史记·律书》云:“颛顼用共工之陈以平水土。” 《集解》曰: “文颖曰: 共工, 主水官也。少昊氏衰, 秉政作虐, 故颛顼伐之。本主水官, 因为水行也。”其后裔四岳载在禹部落中, 辅佐大禹治水立下汗马功劳。所有这些无不表明共工部落长于治水土, 在治水平土方面留下了宝贵经验, 做出了巨大贡献。

共工怒撞不周山 成为华夏历史中反面教材 你知道背后原因吗

那么, 共工闹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路史》卷十一云: “太昊氏衰, 共工为始作乱, 振滔洪水, 以祸天下, 隳天纲, 绝地纪, 覆中冀人不堪命, 于是女皇氏役其神力, 以与共工氏较, 灭共工氏而迁之, 然后四极正, 冀州宁, 地平天成, 万民复生。”《淮南子·本经训》载: “舜之时, 共工振滔洪水, 以薄空桑, 龙门未开, 吕梁未发, 江淮疏通, 四海溟涬, 民皆上丘陵, 赴树木, 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万民皆宁其性。” 《国语·周语下》载太子晋语: “晋闻古之长民者, 不堕山,不崇薮, 不防川, 不窦泽。昔共工弃此道也, 虞于湛乐, 淫失其身, 欲壅防百川, 堕高堙卑, 以害天下。皇天弗福, 庶民弗助, 祸乱并兴, 共工用灭。” 上几则记载对共工的态度有些不同。舜派禹去治理的乃是天然发生之洪水, 绝非是由共工氏人为造成的。故《山海经·海内经》说: “祝融降处江水, 生共工……共工生后土, 后土生曀鸣, 曀鸣生岁十有二, 洪水滔天,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鲧复生禹, 帝乃命禹布土, 以定九州。”此并没有显示出这场大洪水乃共工族所发生。《论语·子张篇》子贡曰: “纣之不善, 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此语用在共工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司马贞《补三皇本纪》云: “诸侯有共工氏, 任智刑以强, 霸而不王, 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于此可见, 共工族是善于水战舟战的。《史记·律书》的“共工之陈” 可能就是一种水战阵法, 被利用来平治水土。据上可知, 共工“闹水” 不过是利用洪水乘势作战罢了。

共工怒撞不周山 成为华夏历史中反面教材 你知道背后原因吗

共工族是一个善于平治水土的部族, 其治水的功劳是主要的, 为历代治水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对推动古代治水事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因治水是一项新的、艰苦的不断摸索的工程, 其中难免有不足与失败。不能因为一次失误而全盘否定其治水历史功绩。大禹治水所以能够成功, 其中不乏对前人治水成功与失败经验之借鉴, 再加上善于治水共工族后裔四岳等的鼎力相助, 故历经数载终获成功。

由于共工族有过治水失败的经历, 又加上其历代不断反抗的强悍民族性格, 在“成王败寇” 论影响下, 共工成了儒家经典《尚书》中的四罪之一。读《尧典》, 深为共工鸣不平, 因为尽管驩兜极力称赞“共工方鸠僝功” (意指共工居其官职正聚集了显著的功绩), 但尧却置若罔闻, 不仅不重用治水见功的共工, 反而将其流放北方幽州之都。可尧流放共工的原因竟然是“象恭滔天” 的莫须有罪名。据《左传》昭公十七年可知, 当时的五帝不包括颛顼, 北方之帝应为共工! 从五行看, 颛顼何曾具有水德? 共工治水, 颛顼何曾有治水记载?

共工怒撞不周山 成为华夏历史中反面教材 你知道背后原因吗

图腾特征, 与共工后裔夸父珥两黄蛇、把两黄蛇极其相似。而且, 玄冥乃不周山之风所生, 而此不周山正是共工所撞之不周山。《淮南子·墜形训》所说的“不周之山” 即“幽都之门”, 而“不周山” 不正是共工氏的活动区域吗? 故《经典释文》说:“幽都, 李云即幽州也。《尚书》作幽州, 北裔也, 尧六十四年流共工于幽州。”据此可知, 玄冥应该配共工。从佐治者来看, 《风俗通义》卷八云: “谨按《礼传》: ‘共工之子曰修, 好远游, 舟车所至, 足迹所达, 靡不穷览, 故祀以为祖神。” 因此, 修应该为共工氏佐治者。又共工为龙蛇图腾, 能够很好解释为什么北方玄武总是有一条蛇存在。共工之台在《山海经》中为《海外北经》, 共工又被流迁于北方幽都, 共工当然应当配祀于北方之帝, 只不过因受诋毁而身背恶名, 致使其应有的祭祀地位被偷梁换柱了。

王国维说: “上古之事, 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 与传说无异; 而传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 二者不易区别。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此言至是。我们对共工神话传说不能完全做信史看待, 但其中的“素地” 无疑给我们展示了共工部族的发展历程, 显示了中华民族之民族融合的脉络。从共工神话传说中, 更可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创业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

本文作者:灯影夜明安乐塔(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252230732952423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共工氏   历史   颛顼   伏羲   神农   遇城   遇自己   淮南子   女娲   尧典   文化   左传   帝尧   汉书   禺强   史记   汉朝   山海经   荀子   四岳   称霸天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