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古代文人不得志大多抑郁寡欢,只有他活成了人人羡慕的神仙!

网络整理 2019-05-16 最新信息

有才的读书人难以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在古代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像范仲淹、欧阳修,包括王安石等能在抒怀寄情的同时又官居高位的,从历史上来看,也不过少数几人而已。

而像孟浩然这样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辈子被排斥于官宦行列之外的却是大有人在;而侥幸位列朝堂者也大多是处于总是不被重用的状态,更有很多人终生怀才不遇、才华埋没,郁郁不满,潦倒一生。做官不顺,对于文人名士来讲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形。

比如像能写出《过秦论》这样精辟的政论分析名篇的贾谊、写下惊世骇俗的《滕王阁序》的王勃、李白的偶像谢眺、鬼才诗人李贺,基本都属于少年高才,不被重用,那时如果有抑郁症这个病名,他们多半就是把自己搞的成了抑郁症,以至于长期内心积郁,最后导致英年早逝,这几位都是在20多岁到30多岁之间就怀着满腹悲愤离开了人世。

古代文人不得志大多抑郁寡欢,只有他活成了人人羡慕的神仙!

古代读书人参加考试

而有一位文豪级的人物,对于自己遭受的排挤、打击等不公正的待遇,也有不满,也发牢骚,但是他认为牢骚可以发,但是不能影响吃饭睡觉,不能像贾谊那么轴“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心理承受力和调适力太差,动不动就情绪低落,经受一点儿挫折自己就先抑郁了。他觉得,发牢骚也要发得有诗意,不能气着自己,比如在被贬谪途中,写下的这篇诗作“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就把牢骚发进了诗里,有人分析,这篇词中的“佳人”除了明面上是说墙里面的美少女,其实也是暗指当朝皇帝,而臣子对皇帝的诉求,总是有那么一点儿一厢情愿,就像“多情却被无情恼”一样。虽然也是意含牢骚抱怨,但从字面上来看,却又是一首充满俏皮情爱意味的小诗,所以,即使发牢骚也是骚出了境界,骚出了情趣。

此人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苏东坡,一生被贬官数次、做官立业屡屡被废,用现在的话说,其实是一个不成功的人,是一个仕途官场的失败者。苏东坡的做官之路,简单总结可以说是,少年得志,而后就一路下滑下坡,直至最后滑到了东坡!最后又漂向了荒蛮的海南岛。

公元1057年,苏东坡22岁,与父亲苏洵、弟弟苏澈父子三人一起进京赶考,就得中第二名,可谓少年得意,而据说,本来更是应该得第一的。个中原因,是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老先生看到苏东坡的试卷,觉得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一定是我的学生曾巩,为了避嫌,硬是把水平第一名的文章,给了个第二名。但是,对于初次赶考就能得中进士,已经足以令天下读书人艳羡不已的了。

但是,考中进士之后的做官之路,就再也没有这么金榜题名的顺遂得意了,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惊人的大文豪,却偏偏仕途多舛。苏东坡一生“历典八州”,晚年写过两句自嘲的诗,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基本的仕途轨迹是在这些偏远的州里转来转去。先后离京去过杭州、密州、徐州、黄州、惠州、儋州、湖州等地任职,一生的事业线由于受到王安石变法所带来的的新旧两党派系斗争影响,大多的时候是顶着“翰林学士知制诰”后人称他“苏学士”这么一个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名头,虽然享受正部级级别却始终徘徊于地市级别的这个州那个州之间。按世俗的标准,读书人的最高追求,是要能主政庙堂,为社稷苍生造福天下,而在这个意义上来看,苏东坡显然是一个不成功的人。

古代文人不得志大多抑郁寡欢,只有他活成了人人羡慕的神仙!

苏轼

那么,为什么做官不成功的苏东坡千百年来却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呢?

因为,除了事业不算成功,但是如果从人性价值层面来衡量的话,苏东坡可以说是,在为人性情的各个层面都做到了尽情尽兴、几近完美,在不完美的境遇下,活出了绝对完美的人生!

所以可以说,苏东坡是——事业上不成功,人格精神上完胜;事业一地鸡毛,但是,人性灿烂辉煌,是一个有趣的伟大灵魂!也就有了“为人不做苏东坡,活尽天年也枉然”的说法,也就有世人感叹“人生若有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东坡的仕途虽然很失意很不顺,但是他的人生却不消极、不颓废,在精神世界实现了人性完美。

对于人生境遇的不顺利,苏东坡是豁达看待仕途得失,绝对保证自己不得抑郁症。那么,具体来看,做官不顺的文人名士,大体上有这样几种表现,而在这些方面,我们来看一看苏东坡的处理态度和方式。

第一种是抑郁症型。像前面提到的王勃、谢眺、李贺等,仕途不顺就把自己搞的成了抑郁症,以至于长期内心积郁,最后导致英年早逝。

古代文人不得志大多抑郁寡欢,只有他活成了人人羡慕的神仙!

贾谊《过秦论》

而苏东坡则不然,虽然一生的主题就是被贬,被贬,再被贬,最终做官也没做出个正经名堂。但是对于境遇的不顺利,苏东坡却是豁达看待仕途得失,在给弟弟子由的一首送别诗里,所写的“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这几句话,表达出了他对于做官入仕的超然态度,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心态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因此这样一种强大的心理内核,使得苏东坡虽历经艰难,但却始终以一种从容、潇洒、旷达的心态来面对一切挫折,从来没有被打倒过。即使一生辗转荒蛮之地,但是无论心理还是身体都调适的很好,最后以66岁的年龄而寿终,虽然不能说是多么的高寿,但是在古代来说,已经可以说是尽享天年了。

在苏东坡的精神世界里,官让当多大就当多大,但是生活不能过得太郁闷,饭不能不吃,酒不能不喝,茶不能不饮,该吃吃,该喝喝,积极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趣和对人生的真实体验,坚决不能得抑郁症,活得充实而丰富,把仕途的不得意化解在大快朵颐的口腹之欲中。

在吃这件事情上,苏东坡就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就两顿,苏东坡不但爱吃,而且研究吃,我们都知道,著名的“东坡肉”就是苏东坡发明的,

苏东坡写过很多与美食有关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老饕赋》,在《老饕赋》中,苏东坡以“老饕”自嘲,这个“饕”就是“饕餮”的“饕”,并戏谑地宣称:“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翻译成白话就是把这些好吃的东西猪肉啊、鱼啊、鸡啊、豆粥菜羹都给我弄过来,来喂饱我这个老吃货。

古代文人不得志大多抑郁寡欢,只有他活成了人人羡慕的神仙!

乌镇东坡肉

所以,苏东坡是在吃喝的生活实际乐趣中,消解掉了事业不顺的心情低落,而且把吃喝搞出了品味、搞出了情趣;

我们再继续说仕途不顺的文人表现,第二种是放荡形骸型。代表人物有李白、嵇康、阮籍等,动不动就要用酒来浇开心中的块垒,基本上是逢喝必醉,全然不顾酒精对身体精神健康的伤害。我们说大酒伤身,小酌怡情,苏东坡也爱喝酒,自古文人没有不爱酒的,据说在《东坡全集》中“酒”字就出现了924次,苏东坡本身酒量并不大,他写过“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这样的话,所以他喝酒很少会到那种嗜酒如命烂醉如泥的地步,但是苏东坡饮酒,更为注重的是和朋友、友人一起举杯欢饮的那种氛围和意趣,他写道“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则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因此,好饮而不醉,是为酒中真仙,从饮酒的态度和方式上,苏东坡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从饮酒中获得乐趣,玩味这种微醺的感觉,看别人饮酒,尤其是别人举杯之间,那醉意朦胧的样子,也常为他的创作带来灵感,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样的吟诵月亮的千古名句,就是喝了点儿小酒之后,坐对明月,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时所做。类似的情形还有“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同时,作为陶冶情操的追求,他还不放过对于山水美景的游览机会,不管是在被贬赴任的途中,还是与弟弟苏辙短暂相见的异地,只要有山水美景,苏东坡都要去游览赏玩一番,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州,就游览了石钟山,写下了著名的《石钟山记》,并且对其名字的由来还进行了一番饶有兴味的考证。寄情山水、融入自然,更加丰富了他旷达超逸的胸襟和充满清旷的豪放之气。

另外,苏东坡还经常到寺庙去游玩,与僧人谈法论道,在他的诗词文章中经常可见这样的记录,比如《记承天寺夜游》等。苏东坡终身喜好与佛教僧侣结识交往,有的甚至成为他的患难知己、生死之交,据考证,苏东坡一生结交的僧人总共不下百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佛印大师等。

古代文人不得志大多抑郁寡欢,只有他活成了人人羡慕的神仙!

临风论道

苏东坡虽然佛道中的朋友很多,偶尔也会有老庄思想的不时流露,但是他本人并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在他最后的弥留之际,老和尚方丈维琳跟他说:“这个时候,你快想一下西方极乐世界吧。” 苏东坡笑了一笑说:“着力即差。”,意思是说,这事儿无需刻意去想,顺其自然就好,表明苏东坡对于生死存留的达观态度,虽然仕途坎坷多有不顺,但是却并没有就遁入空门,完全拒绝尘世的实际,而是积极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趣和对人生的真实体验,活得充实而丰富。

与这些僧人和尚的交往,更多的历练、印证了他宏大的世界观和对人生、生死的透彻感悟,参悟佛法,是为了人世精神世界的真谛求索,进一步提升了他的人生认知,让他“深悟实相”,浴火重生,实现了人生的蜕变飞跃,达到了一种高妙的境界,从而摆脱掉了尘世间什么官场、功名的牵绊,仕途的不顺更难以对他的心灵造成不好的影响,也就是说,苏东坡是用通达的人生哲理去战胜权谋争斗,而没有在纵酒狂歌中麻醉自己;

所以,苏东坡并没有像李白那样放浪形骸、不负责任的挥霍身心,也没有像嵇康、阮籍那样消极避世,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样,而是以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浓厚的生活情趣,投入到对人生具体而实在的丰富体验中,对于吃喝游乐这样天赋与人的口腹乐事,永远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简直就是为苏东坡量身定做的;

第三种文人不得志的表现是消极避世型,比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骨气倒是有骨气,仕途不顺不被重用,干脆辞官不做,经营自己的农家小院去了。而苏东坡虽然一生的大多时间也都是在干着比五斗米多不了多少的官职,但却比陶渊明等有责任担当,不是归隐去休,不问世事。

苏东坡虽然仕途多舛,但是在辗转多个州担任地方官的任上,虽然官不大,远远不能满足他为国为民、经略天下之心,但却并不是敷衍了事混混日子,而是积极作为,尽可能的为百姓干了一些实事。

在徐州任上遇到黄河决口,洪水直淹徐州城,苏东坡身先士卒,“庐于城上,过家不入。”;在杭州任上,修浚西湖,筑成了著名的西湖“苏堤”;特别是到惠州时,他在当地推广中原的科技,建立水力碓磨,设法助筑堤桥,后来惠州也有了西湖,留下了著名的“苏堤玩月”。

古代文人不得志大多抑郁寡欢,只有他活成了人人羡慕的神仙!

苏堤春晓

所以,苏东坡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爱戴,不只是他名士风范、放荡不羁的个性本色,在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职责奉献上,虽然官位不合他的胃口,但是仍然做到了勤政爱民,也干出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利民工程。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东坡不是一个消极颓废之人,在不如意时,仍然保持了兼济天下的责任担当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再说一下第四种文人名士不得志的表现——穷困潦倒型。代表人物杜甫,台湾诗人余光中说过,如果在古代诗人中找朋友,他不会找李白一起,因为李白太狂傲,不负责任;他也不会找杜甫,因为杜甫很穷,一生太苦逼;他说要找就找苏东坡,他是一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

苏东坡的有趣自不必说,但是最起码比起杜甫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老婆孩子跟着颠沛流离,住个破草房还被大风把屋顶的茅草刮跑的这样一种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苏东坡不管遇到多么糟糕的生存环境,却总能开创出一片衣食温饱能够得到基本满足的小天地来。

当他被贬到黄州时,一家老小20多口人,仅靠他团练副使的副处级工资,根本不够养活的。但是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谋生存,在城东门外的土坡,开荒种地,盖起了房子,不但实现了自给自足,还学会了酿酒,做得一手好菜。正是在这一段按说是人生中最清苦的时期,他居然还发明了“东坡肉”,总结出了“慢著火,少著水,火侯足时它自美。”的炖肉方法,这句话后来也成了做红烧肉的最高指导理论。

我们说,文人精神讲究“达则兼济天下 退则独善其身”,能不能干成大事要看际遇,但是没有兼济天下的机会,最少得要能有独善其身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人性能力的基本要求。苏东坡在这一点上没有被生活的艰辛困住,反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还过得有酒有肉、有滋有味,不能不说,比起一般的文人那种穷酸相来,苏学士一直得到人们的喜爱,生活的能力和本领也很值得佩服;

而除了独善其身的生活能力,另外在那个“烟柳画桥,翠袖红衣,乘醉听箫鼓,春宵暗度”的风流年代,名人雅士与青楼妓馆似乎构成了一种奇特的文化依存。像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常年眠宿烟花柳巷的放荡和柳永流连于勾栏瓦肆的处处留香,连苏东坡视为偶像的白居易也有诗云“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何处春深好,春深妓女家。”,主考苏东坡的欧阳修老师有一次在与两名歌技把酒欢会之后也曾写下“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这般旖旎华丽、情意缠绵的诗句。

古代文人不得志大多抑郁寡欢,只有他活成了人人羡慕的神仙!

青楼氤氲

所以,在唐宋繁华盛世,文人才子与歌女舞妓酒色相合、浅酌低吟,惹出一点半点的风流勾当,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这些方面,我们说,苏东坡也不是禁绝情欲的柳下惠,据说在杭州时,每逢公休曰,都会呼朋唤友,带上几个风尘女子,到西湖深处找一个景色奇佳的地方,饮酒作乐。也曾写下“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余名字。”这样宣扬自己风流韵事的诗句。

但是与杜牧、元稹等人的纵欲滥情不一样,苏东坡虽然自己家里也养过好几个小妾,但是在爱情真情面前,苏东坡也能释放出一个豪放男人的真挚情感和似水柔情。那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凄美婉转,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充满了男人悲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所以,苏东坡被人们喜爱,不只是他的文采豪迈、意趣十足,比起滥情纵欲的元稹、杜牧,在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中,让人能真实地触摸到那一份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深深爱恋。

苏东坡这种对世俗生活内容的重视和对人间真情的投入,也是源于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对人性、对情怀的深刻理解。所以他能写出“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玄机深深;也能写出“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人间真情;还能写出“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样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的励志诗句。

古代文人不得志大多抑郁寡欢,只有他活成了人人羡慕的神仙!

所以论人生成败,叹人生豪迈,那些身居庙堂高位的重臣显贵,虽然也许手握权柄,威风一时。但是,在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世界里,远远比不上大半辈子浪迹于江湖之远的苏东坡来得高妙、来得有趣、来得快意人生、来得无拘无束。

在其整个人生过程中,虽然难以进朝堂以安天下,但却能退山水以怡自身,几起几落,却依然保持着自身心境的淡定。他的人生态度也成为了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在州府也能为民请命,在山水更能陶然自得,与友人能嬉笑调侃,在寺庙能感慨人生如梦。

最后,我们归结一下,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什么是生命的真谛?虽然从权力仕途的显性表现来看,苏东坡不能算是一个世俗所认为的成功者,但是在人生全过程的充分体验上,苏东坡绝对活出了人性的灿烂。

本文作者:崔志刚(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117372350175694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贾谊   苏轼   抑郁症   欧阳修   李白   李贺   王勃   北宋   历史   范仲淹   滕王阁序   曾巩   惠州   儋州   苏辙   苏洵   王安石   孟浩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