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网络整理 2019-06-14 最新信息

中国的封建时代长达两千多年,在皇权的时代,中国创造了无数的辉煌。然而在这万丈光芒的背后,也有着让人不愿提及的屈辱,宦官乱政以至废立天子便是其中之一。早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就出现了专职为高级奴隶主服务的侍者。由于王权的神圣性,在宫廷中为君王服务的侍者往往会受到残忍的对待——去势。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去势之后的男子统称宦官,也称“阉人”,结成的朋党则被称为“阉党”。早期在宫廷中服务的男性并非全都是阉人,而阉人也并非都是恶人。比如战国时期的蔺相如,就是“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出身。在宫廷中服务的男子被全部“去势”,是从东汉才开始的。为了防止出现“秽乱宫帷”之事,但凡是在宫廷当差的男性,无论年龄大小,悉数去势。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宦官群体的出现,本意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皇权,并体现皇权的神圣,但最终却酿成了多个朝代的宦官乱政。中国封建时代的宦官乱政的影响力之大、性质之恶劣,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也再难找出第二个。而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朝代中,宦官乱政现象最严重的当数东汉、唐朝和明朝。

一、东汉宦官

东汉可以说是“宦官元年”,虽然早在秦朝就有赵高祸国殃民的例子,但宦官群体大规模作乱还是在东汉才出现,具体来说是桓、灵二朝。东汉最著名的宦官团体莫过于“十常侍”,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宣传,“十常侍”这个宦官团体的臭名也就人尽皆知了。东汉乱世的开端是从何进带兵入宫诛杀太监、董卓率兵进京开始的。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但如果将导致天下大乱的“黄巾起义”归咎于宦官群体,未免有些甩锅了。“黄巾起义”的爆发与地主阶级大规模的土地兼并、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榨有着直接关系。宦官乱政只不过是火药桶里的一少部分火药,更多的是引爆火药桶的导火索。自西汉开始,汉王朝就一直没能摆脱外戚干政的梦魇。即便是汉武帝“立子杀母”,也是治标不治本。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后世之君为了制约外戚,就用宦官来对付他们。等到宦官压制不住了,又反过来用外戚来对付宦官。东汉王朝的历史,也是一部外戚和宦官互掐的历史。东汉宦官虽“抱团取暖”,但对政治的影响力仅限于中央朝廷和皇帝本人。以“十常侍”为例,他们掌握着少部分的兵权、帮助皇帝穷奢极欲、迫害朝廷大臣和有识之士等,统统都只是唐朝宦官的基本操作。

二、唐朝宦官

在众多的历史朝代中,最受推崇的除了汉便是唐了。一个强,一个盛,所谓“强汉盛唐”便是如此。唐朝的国力不输汉朝,宦官之祸也遥遥领先。自唐高祖李渊到唐哀宗李柷,除去武则天和唐殇帝,大唐一共有20位天子。但这20位天子中,竟有8位死于太监之手,占比高达40%!唐朝除了一位贤宦高力士,其他的宦官均非善类。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比如在“安史之乱”中立下护驾之功的鱼朝恩,为唐朝后期的宦官乱政埋下了伏笔。鱼朝恩得势后便开始专权,史载“公卿不敢仰视”,甚至说出了“天下之事,岂不由我乎?”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在鱼朝恩之后,还有一个仇士良,此人檀权揽政20余载,杀二王、一妃、四宰相,其他大小官员不尽其数。他还总结了一套宦官的“生存法则”:

“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少斥经术,暗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鱼朝恩与仇士良有一个共同点:手握兵权,他们都掌握着护卫宫廷的禁军——神策军。相比于地方上的手握重兵的将领,掌握宫廷禁军对皇帝的更加重要。前者威胁的是皇权与江山,后者则直接威胁皇帝本人的生命安全。正因为唐朝的宦官手握禁军,所以他们在干政、乱政的同时,也掌握着皇帝的性命。文宗皇帝李昂曾奋起反抗,失败后郁郁而终。

三、明朝宦官

明朝开国后,太祖朱元璋吸取历代宦官乱政的教训,对宦官严格限制。前文有提到,皇权需要宦官服务,因此想要彻底废除宦官是不现实的。朱元璋规定宦官不得识字,想通过此举杜绝宦官对朝堂的染指。宣宗皇帝朱瞻基不仅改了祖制,还在宫内设内书堂教小太监识字。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为了加强特务统治,增设西厂,并以心腹太监汪直统领,明朝宦官的权势进一步加强。汪直与万贵妃勾结在一起,二人垄断朝纲。从当时的一句“天下只识汪太监”,便可以知晓汪直的权势有多么滔天。因为西厂直属皇帝,所以汪直大肆排除异己,使得朝廷命官们“益俯首事直,无敢与抗者”,汪直得势的几年里“冤死者相属”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汪直还只是区区一个西厂提督和御马监掌印太监,比起代皇帝行使“批红”之权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出身的王振、刘瑾和魏忠贤等,他不值一提。但即便如此,天下人也“只知有汪直,不知有天子”,明代宦官的权势也可见一斑。但终大明一朝,宦官集团全面压倒文官集团的只有天启一朝短短7年的时间。其他几朝,皇帝大多是利用宦官集团和以内阁为代表的文官集团互相牵制,达到了“彼此颉颃,不敢相压”的权力平衡。

四、总结分析

在口语上,大众习惯将宦官统称为“太监”,其实这是一种不严谨的说法。“太监”本为隋唐官职名,也做“大监”。自唐高宗朝,改殿中省为中御府后,皇帝委派宦官当任正副长官,即“太监”和“少监”。因此“太监”本来是和“尚书”一类的朝廷命官,唐朝才开始让宦官掌握朝廷职能部门。到了元代,以宦官任“监”的例子有很多。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明朝吸收了许多元朝制度,让宦官当“太监”也就多了起来。明朝内廷设司礼监等十二监,主管宦官均称“太监”,但也仅限于主管宦官。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将“太监”之名加诸所有宦官,“太监”这才和“宦官”划上了等号。但无论是“太监”还是“宦官”,他们都是皇权的一部分,变的只有称谓而已。无论是汉、唐还是明,宦官乱政在本质上也有共同点可寻。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宦官作为皇帝的家奴,是皇帝的贴身之人。由于皇帝位居九五,所以对于后妃、外戚和朝臣多少都会有猜忌之心。正因如此,宦官成为了皇帝唯一可以倾诉内心情感的人,自然容易获得皇帝的信任。他们因为身体残缺、身份卑微,对于皇权的威胁性远低于外戚与文官集团。为了保持皇权独尊的地位,宦官就成为了皇帝用来限制其他一切势力的工具。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在体验到皇权的甜头后,宦官们开始渴望自己掌权。但在处理方式上,三朝的宦官不尽相同。东汉宦官集团通过依附和顺从皇帝,帮助皇帝打击外戚,取得与皇帝“荣辱与共”的地位,因此他们不会去伤害皇帝。“十常侍”中的张让死前留下的遗言是:“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从中就可以看出,东汉的宦官集团对皇帝的态度。而灵帝对于宦官集团的态度则是:“张常侍是我父,赵常待是我母”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相对于东汉宦官集团的温和,唐朝的宦官集团则截然相反。他们通过掌握禁军,以弑君和佣立傀儡的方式,让自己从根本上掌控皇权。宦官本是皇权的附庸,到了唐朝却本末倒置,皇帝反倒沦为了宦官掌中的玩物。明朝的宦官集团与东汉相似,但又不能完全划等号。因为明朝宦官不会对皇权造成威胁,皇帝用他们制衡内阁和文官集团,和东汉皇帝用宦官制衡外戚是一个道理。

皇权的阴影:汉唐明三代宦官乱政的异同点

明朝太监的权力全部来源于皇帝,皇帝的一句话便定了他们的生死。以魏忠贤为例,崇祯登基后他本想以退为进,以告老回乡要挟皇帝。不曾想,崇祯点了个头他就真的彻底退休了。历代帝王不方便做的事情,全都被交给了宦官,因此宦官集团就是皇帝的遮羞布。直到唐朝,这块遮羞布成为了笼罩在皇权之上的阴影,在历史的舞台上走到了自己的高潮阶段。

参考史料: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明史》

《中国宦官制度史》

《明代宦官》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知否青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195940134486068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明朝   东汉   汪直   鱼朝恩   十常侍   李渊   唐朝   历史   朱元璋   汉朝   高力士   仇士良   刘瑾   武则天   汉武帝   明宪宗   魏忠贤   三国演义   蔺相如   西汉   秦朝   明宣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