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古代中国是如何遴选人才的呢?如高考一般,有5大制度逐步完善

网络整理 2019-05-26 最新信息

/文 花开无田 /图 网络图片

在我国古代是如何遴选人才的呢?一如现在的高考一样,人们熟知的自然是实行了长达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但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国家,我国的选拔人才制度则远非只有科举制度,而大体可分为:世卿世禄制、军公爵制度、荐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5大制度也确保了人才的选拔。

我们能够从《礼记·礼运篇》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见一斑,而这种以贤能为标准的禅让制度也随着启建立夏朝而终结。由此世袭制也成为那个时代的特色。“大人世及以为礼”是也,也正是这种世卿世禄的制度成为了最早人才遴选界线,只有贵族、诸侯、卿也便可以世代相传,这也成为古代版本的拼爹,显然这种制度并不能够保证阶层的流动性,而固化所带来的矛盾也会逐步激化。”

古代中国是如何遴选人才的呢?如高考一般,有5大制度逐步完善

西周的世卿世禄制度

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周王室衰微,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分封制下的诸侯崛起,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而伴随着争霸战争的自然而然的便是富国强兵,而各个国家对待人才的态度更是不在局限于所谓的阶层差异,世卿世禄制度也被逐步废除,开始大规模的启用出身低微的人才,例如吴起、张仪、苏秦、李斯等人便是明证。

古代中国是如何遴选人才的呢?如高考一般,有5大制度逐步完善

军公爵制度

而这便催生了军公爵制度。吴起在楚国实行的变法中便有提及"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绝减百吏之禄秩" ,而即便是继承周礼最为持久的燕国,也进行了"公子无功不当封" 的变革。无疑这些也都成为适用于时代发展的必然。秦国在进行了商鞅变法后,也成为了军公爵制度最为彻底的国家,而二十等爵制度,也使得好战的秦人逐步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力量,而秦国也成为接纳六国人才最多的国家。

古代中国是如何遴选人才的呢?如高考一般,有5大制度逐步完善

东汉沿袭的荐举制

秦国的暴政也急剧的激化了社会矛盾。刘邦在推翻了秦朝后,一样面临着招揽人才的问题,察举制也便应运而生,在经历了汉景帝的七王之乱后,察举制在汉武帝时成型,汉武帝更是通过这种察举制获得了众多的股肱之臣,一大批的人才被起用,例如赵绾、王臧、司马相如、东方朔等等。

上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后又得吴人朱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东方朔、吴要枚皋、济南终军等,并在左右,每令与大臣辨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屈焉。”《资治通鉴·卷十七》

但是察举制却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弊端,那便是作为举荐人与被举荐人之间事实上存在着利益攸关,非常容易的便造成结党营私,这也成为西汉被宦官、外戚、权臣把持的局面的原因之一。

古代中国是如何遴选人才的呢?如高考一般,有5大制度逐步完善

九品中正制

随着东汉的灭亡,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为出身贫寒的曹家,并无门阀世家背景,为了维持统治,也只得由魏文帝曹丕实行了新选拔人才的制度九品正中制,事实上也只是察举制的强化,依靠门阀贵族也使得短期内曹魏王朝能够延续统治,但是门阀贵族却通过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控制了官员的任命,也使得门阀士族实力逐渐强大,而魏晋南北朝中的众多名臣,一如东晋名臣陶侃虽然才华卓绝,但是为了能够被举荐,出身寒门的他,其母亲只好剪掉头发换酒菜款待举孝廉才能获得进阶被举荐的机会。

古代中国是如何遴选人才的呢?如高考一般,有5大制度逐步完善

科举制

随着这种制度的弊端更加显现,隋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第一次也实现了考试科目以及差额考试,科举制也终于诞生。

而这种制度,也终于实现了“程序的公正”,在以宗法制为主体构建的社会结构之下,科举制度也逐步的打破了九品中正制遗留下来的门阀士族的禁锢,也为寒门子弟打破阶层实现阶层跃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在唐朝末年白马驿之祸后,李振这个落第秀才的举动,也基本上为门阀贵族划上了结局,科举制度也进一步成为寒士进阶的道路,也就无怪乎有范进中举看似不可思议的那一幕发生。

本文作者:花开无田(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490975780477389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察举制   东汉   历史   高考   东方朔   举孝廉   司马相如   陶侃   汉武帝   曹丕   李斯   周朝   汉景帝   唐朝   李振   春秋时期   西周   东晋   苏秦   朱买臣   夏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